搜索

  【导读】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薙刀级驱逐舰,薙刀级驱逐舰是红色警戒3日冕mod中的制海舰艇单位,隶属升阳帝国。战斗中薙刀可以冒着来袭火力发起凶狠的冲锋,在打乱对方阵型的同时抢占最有利的鱼雷发射阵位。

  “薙刀”[Tì Dāo /なぎなた]

  (Allies: Naginata class Destroyer)

  定位:制海/反潜舰

  原产国:升阳帝国(Empire of the Rising Sun, EoRS)

  设计方:白田船业株式会社/天西机器人株式会社

  量产方:长崎造船所/横须贺机器制造所/舞鹤造船事务所/吴海军工厂

  部署设施:帝国码头

  关键指标:

  》四联装“晋也”十六年式61 cm热动力自导鱼雷发射器

  》舰艏五联装S型75 cm酸素直航鱼雷发射器

  》“赖朝”十八年式8.8 cm半自动穿甲舰炮

  》中型纳米强化装甲带

  》着重宣传雷击作战的舰体涂装

  背景故事:

  在那场重新划分了世界的“千禧年战争”序幕拉开之前,升阳特殊的地缘形式决定了其海军的战略对手原则上只有一个——太平洋上与大洋洲附近的伊甸尼亚以及其它同盟国海军。当然,早在大航海时期,与神州一同成长起来的升阳就是前者的忠实合作者,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也大都来自这两个方向;只不过那时候的伊顿尼亚海军还没能力开到大洋彼岸,同样经过大航海来到南亚、东南亚区域的欧洲文明势力也还没想好怎么跟神州相处。

  然后,世界步入了近代: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在东西方步调一致但内容迥异的进行着;欧战来去匆匆,引领了工业化与全球化的步伐;沙俄变成了苏俄,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西方文明结成了盟军,想好了怎么切分这个世界的蛋糕。随着时间进入全球化的现代,神州对升阳那深刻到骨子里的影响在资本流动下展现出了似乎不可抵挡的趋势。但在本篇主角出场的时代,升阳军方更关心的是他们澳洲领土的安全以及神州太平洋岛链的安稳。

  随着伊甸尼亚新一代轻型驱逐舰在与其它阵营的交战中崭露头角,这款代号不明的两栖驱逐舰令升阳帝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军备竞赛与大洋洲的海域摩擦中愈发相形见绌,尤其是装备着上一代驱逐舰的已方水雷战队的战斗效率开始明显落后。作为回应,升阳海军舰政本部立刻提前启动了新一轮的驱逐舰设计计划,这一计划的产物正是薙刀级驱逐舰。

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薙刀级驱逐舰

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薙刀级驱逐舰

  作为升阳海军雷击作战理念的传承者,薙刀级驱逐舰延续了峯风级驱逐舰的重雷装设计思路:在计划项目中她们被要求拥有更高于峯风级的雷击战力;不过由于舰政本部仅仅模糊的规定了“效率”而非未具体的鱼雷兵装配置要求,谢天谢地的白田船业株式会社的设计师选择为薙刀选择搭载了一具新式的四联装晋也X型61 cm鱼雷发射器;该新型发射器设计性能远优于峯风级所使用的三座双联装61 cm鱼雷发射器,即便乍看之下少了两根发射管,其在原理却上更加符合升阳海军在雷击作战战术方面的巨大进步,即由“单轮、大扇面“打击转向“多轮、多梯次”打击。

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薙刀级驱逐舰

  与峯风级那在单批次射出六枚鱼雷后便只能使用简陋的再装填系统重装鱼雷不同,晋也X型拥有独特的快速再装填系统,能够在实战中以极高的效率自行重装鱼雷,这有效提高了薙刀级驱逐舰在实战中的输出效率与生存能力。为了保护甲板上裸露的四联装鱼雷发射器,后者还拥有独立的装甲板,大大减少了鱼雷发射器在激战中的损坏概率。

  除此之外,薙刀级的舰艏下还配备有一具五联装S型氧气鱼雷发射器,用来进一步强化那强度已然匪夷所思的鱼雷武装。这些鱼雷发射器由于舰艏空间的限制,并未搭载快速再装填设备;一旦发射,其重新装填的速度极其缓慢——即便有液压辅助设备,在颠簸中连续装填五枚各重达3.3 吨的超重型鱼雷依然是船员们的噩梦。

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薙刀级驱逐舰

  在升阳海军的设想中,一旦舰队决战开始,游弋在前线的长枪迷你潜艇将会向敌方屏卫舰甩出自己所有的轻型鱼雷,之后立即对敌方高价值目标发动回天攻击;而在第二线的驱逐舰们就会获得广阔的射界,不必担心误击友军,亦或者说不必担心友军会阻挡本舰发射的鱼雷而导致雷击密度不足。此时,舰艏朝前的驱逐舰可以同时发射S型氧气鱼雷破坏对方阵型,然后斜向转舵30~45°,在发挥自己四联装61cm鱼雷的全部战力的前提下,同时保证开阔的舰炮射界和尽可能小的对敌暴露面积。这样一波次的打击足以在敌方驱逐舰和巡洋舰火炮射程之外就彻底摧毁这些屏卫舰,为接下来的主力舰队最终决战创造有利条件。

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薙刀级驱逐舰

  即便导弹已经占据了大半边的军备江山,但升阳设计师们依然对雷击作战理论相当迷恋,可并不意味着他们是简单粗暴且一厢情愿的狂热者。主设计师藤本造船少将力排众议,将升阳海军改进和使用了十余年的12 cm驱逐舰炮彻底抛弃,深弹投射器也被兼具反潜功能的鱼雷所替代;多余的吨位被换成了坚固的纳米强化装甲板,布置在锅炉舱、舰桥、作战情报处、弹药库等核心区域。这些抗冲击、抗穿透能力都相当优越的特种装甲板确保了薙刀级驱逐舰在各国的新锐驱逐舰中稳居水面防护第一。

  不过相应的,薙刀驱逐舰只象征性地安装了一门“赖朝”8.8 cm穿甲舰炮作为对海火力补充和对岸炮击支援的主炮;这种退化式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为了给鱼雷武装和装甲防护让路,这其中更包含着对“千鸟事件”的惨痛反思:在理论计算中,即便安装10 cm舰炮都会让薙刀级驱逐舰的重心远远高出可接受的范围,设计人员甚至怀疑这级驱逐舰会在安装设备的途中就倾覆。为了让薙刀能顺利出世,负责设计的白田船业不得不再次求助天西机器人株式会社,期望通过他们专门设计出重量更轻的炮塔与供弹机构。

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薙刀级驱逐舰

  不同于装甲结构设计的合作,主炮设计并不在帝国海军部的协调范围内,坐地起价的天西机器人株式会社开出了白田船业难以接受的高价;而随着海军所设期限的逼近,白田船业最后只能屈辱地退而求其次,高价购买了“赖朝”8.8 cm穿甲炮的生产权;最让人不解的是,为了尽可能降低上层重量,8.8 cm主炮的炮塔甚至舍弃了自动装填系统。然而,这一偷懒的举动“理所应当”的得到了帝国海军高层的默许,毕竟在所有海军的眼中,所谓的驱逐舰主炮与副炮本质上没有区别;薙刀级驱逐舰所能达到的指标也确实超出了海军部的要求,从而掩盖了包括造价偏高在内的一系列缺陷。

  当然,除却天西这个死对头以外,与其他株式会社的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为了让先进的薙刀级驱逐舰拥有与之匹配的机动性,白田船业选择了来自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的4台总输出功率足有72000轴马力的燃气涡轮主机,用以驱动双轴上的两个五桨叶可变距螺旋桨,这能够让该级驱逐舰拥有至少34节的高航速。

  而核心装备之一的“晋也”十六年式自导鱼雷同样是升阳海军在鱼雷这一武器上的集大成之作。除了超过60节的最高航速与四十公里的航程外,其复合制导方式也同样先进。主/被动声自导方式以及尾流制导的复合,让目标舰船逃脱十六年式鱼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超过550千克的战斗部也确保了其恐怖的毁伤能力,如果说伊甸尼亚海军在抗沉测试中使用533mm鱼雷将退役驱逐舰炸成两截已经足够震撼,那么装药量多了接近三倍的十六年式鱼雷则可谓是无坚不摧,有退役的船员声称目睹过它将一艘作为靶舰的巡洋舰“举”离海面,随后断成两段的残骸在几十秒内便完全沉没的测试。

  薙刀级驱逐舰在服役后凭借着还算优良的适航性和凶猛且精良的鱼雷武装迅速赢得了帝国海军的好评,她们保持着大中型舰艇中最高的航速记录——换装了改进型螺旋桨的“岛风”号驱逐舰更是在试航中跑出了37.4节的惊人航速,即使其当时并未满载。由于她们在演习中屡次依长程鱼雷出奇制胜,“击沉”过许多远比自身强大的军舰,不少官兵甚至认为可以将那实用性极其低下的8.8 cm炮换为对空火力,反舰任务全部交给威力巨大的鱼雷系统即可。

  不过,至少在升阳海军眼中,薙刀级驱逐舰已经是他们心目中体现了本国特色的 “完美驱逐舰”,足以完成大多数作战任务。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情报:

  九尾长矛——薙刀级驱逐舰一共装备着9根鱼雷发射管和数量惊人的鱼雷储备,这些长射程、大威力的鱼雷能够重创多数战舰,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鱼雷有相当灵活的制导能力。

  水潜双反——尽管没有装备专门的反潜武器,薙刀级驱逐舰仍然可以在依靠自己的通用型水听系统发现水下目标并使用鱼雷进行攻击,爆炸威力巨大的61cm和75 cm重型鱼雷可以对红海军阿库拉级攻击潜艇的强化双壳体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重甲突击——工程师为薙刀搭载了在驱逐舰上不曾用过的纳米强化装甲板,配合其高出力的引擎,薙刀可以冒着来袭火力发起凶狠的冲锋,在打乱对方阵型的同时抢占最有利的鱼雷发射阵位。

  孱弱之炮——尽管作为战舰,薙刀级驱逐舰还是装备了水面武器,即便她搭载的那不带对空搜索设备与自动装弹机的简化版8.8 cm舰炮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一款实用的武器。

  日冕设定组:

  原稿:幻影

  初修:宁海

  精修:心控

返回顶部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