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日冕mod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单位为玩家带来更丰富的游戏体验。今天为大家带来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岚影刺的相关介绍。岚起影随,锋芒将至为岚影刺的作战信条,在执行渗透任务时,岚影刺们可对敌军建筑物造成重大影响。
红色警戒3日冕单位设定-岚影刺:
岚影刺[Lán Yǐng Cì]
(Allies: Lanying Ci / Mist Assassin)
定位:反步兵/渗透
设计方:格致工业第陆基地/国家侦缉司特种器材研究院/沪苏联合工业集团
训练总部:三军都督府第肆特训基地
部署设施:神机营
作战信条:“岚起影随,锋芒将至。”
关键特性:
> 甲乾-玖柒“岚影”单兵作战系统
模块化长程狙击步枪(搭载弹道计算机)
电磁狙击枪(整合辅助射击瞄具)
轻型外骨骼(加装单层陶瓷插板)
光学匿踪系统
泅渡辅助设备
小型高密度超导电池组×4
> 多波段红外伪装套装
> 数套特种作战器材
背景故事:
作为人类文明中最大规模的集体行为之一,战争的内容远不止前线的钢铁与火焰——将成千上万的人员、装备、载具、食品、药品、油料、弹药经交通线源源不断地运抵随时变动的指定位置并建立相应的后勤保障系统需要消耗庞大的资源成本与管理成本,其中的关键信息则应严格保密以免被对方针对;然而正因如此,对这一过程进行刺探与破坏也便成为了在主战场之外的另一种取胜手段。
潜入、侦察、杀死驮兽、破坏桥梁、纵火,如此诸多不胜枚举,兵者诡道在这一方面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随着战争具体形态的演变,这些古老的非常规作战方式也与时俱进,在现代科技与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完成了进化:徒步渗透、远程侦察、情报窃取,截断交通线路、破坏重要设施、刺杀关键人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毕竟——“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大众一般将这些任务归类为特殊作战或特种作战;而随着战略战术本身的进化,执行这些特殊作战任务的单位也根据专业化需求逐渐定型,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目前公认的第一支现代特种部队是在德意志地区内战期间,由联合王国组建的“第一空降特勤团”;再往前追溯的话,太平洋战争期间神州海军陆战队的“两栖特别哨探营”、欧战时期凯撒国陆军的“暴风突击队”均或多或少可称之为特种部队的原型。
按神州兵部的定义,在现代,特种部队指的是经由专门选拔与组织训练、采用非常规战术执行任务的部队,行动涵盖范畴通常包括:突袭破坏、渗透侦察、情报窃取、斩首行动、心理战、反间谍等等;理所当然地,神州战争序列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神州的特种部队指挥架构包括陆军特别行动司令部、海军特别行动司令部、空军特别行动司令部、天军特别行动司令部,及三军都督府直属的联合特别行动司令部。这些单位相互独立,各自负责按对应军种需求进行特化训练的部分特种部队的组织工作,并具备保障其作战的能力;而直属于三军都督府的单位自然是其中精锐——联合特别行动司令部下辖三支特战大队,以及战情中队、气象中队、医疗中队、技战中队、特别航空中队、特别快艇中队等一系列保障单位,还负责其专属特战学院的训练管理工作。
在“龙炎”外骨骼套件接受列装前测验时,神州特种部队便对这种拥有颠覆性优势的战术装备表达了兴趣;不过此时的会宁机械设备研究院正忙于对“龙炎”量产型号的调整,同时还担负着火力支援用重型外骨骼的研发工作,所以并无余力再进行能满足特种部队需求的新项目研发。这项需求转而被沪苏联合工业集团揽取,并很快开展了论证工作。
相比起会宁机院设计的、更侧重正面作战且需要考虑造价与维护成本的“龙炎”,沪苏联工本次构想的两型外骨骼系统更具特色。除了正在开发阶段的特种部队专用型号,他们还计划设计一种更加先进的高级重型外骨骼,或者说是“动力铠”;不过这也只是预想而已,因为沪苏联工此时还要保证其它兵器项目的进行,无法在此基础上同时实现两型外骨骼系统的并行开发——科工领域上游的爆点通常意味着下游整个体系的活跃期,此前包括长续航外骨骼、电磁武器小型化等多个技术奇点的突破让系统内的大部分集团单位都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和相对独立的会宁机院不同,规模庞大且综合性更高的沪苏联工拥有完备的装备研发体系,企业间的内部交流比之令研究院头疼的各种官方联络自然要方便一些,工程人员也更熟悉自家企业其余的子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项目的研发速度。
谈及装备本身,由于其将成为特殊作战单位的专用器材,这型预计装配量相对较少的外骨骼可以在性能与成本上少做些取舍,也更有必要应用一些全新的技术;功能方面,除了不可或缺的高效泅渡能力以外,沪苏联工的专项研发团队还计划搭载一些特殊用途的设备以协助特种部队执行任务。
特战外骨骼所配套的武器系统也更加繁杂。由于特种部队任务的多样性,该型外骨骼系统拥有不错的枪械兼容能力;而在其允许装备的枪械清单上,除却神州陆海空天四军已列装的各型枪械,最具标志性的武器当属格致工业第陆基地专门按特战需求开发的“铳步狙电-玖柒”长程电磁狙击步枪。考虑到配属给龙炎系统的“铳步自电-玖肆”电磁半自动步枪其实有着相当不错的弹道性能,设计者便在沿用部分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导轨长度,以此加长弹丸的加速时间,从而使后坐力传递过程更加平稳,并且进行了额外的诸多改进;根据理论计算,此型枪械发射的特制长程弹丸初速将超过四倍声速,且弹丸在飞行距离达到一千丈(3200 m)时的速度仍可超过声速、并维持低于一角分(0.94 MOA)的射击散布。
此型电磁狙击步枪虽然技术指标非常亮眼,但在军方的严酷测试中,其表现令人大失所望:位于热带与寒带的武器测试场在可靠性测试后直接给出了不合格的评价,相对稳定的室内试验中所测得的故障率也远远大于预期。时值装备年检期间,作为典型案例,印着巨大“驳回”红戳的报告封面就这样登上了内部刊物的头版——客观来看,这为该类装备的后续研发进程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数个季度后的会议上对宣传部门这种不顾后果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并禁止相关出版社在新装备的预备试验期接受或发布类似稿件。
总之,随着这次“单兵装备研发历程中史无前例的失败”,“铳步狙电-玖柒”的风评被彻底破坏了。即便格工第陆基地在此后对其进行了诸多的改进和调整,但“不堪用”的恶名早已根植于广大官兵心中;他们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一装备系列,改进型号出现的合理范围内的偶发故障也会被以讹传讹。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在实际训练与作战过程中,士兵们宁可选择旧型的狙击步枪,也不愿使用这型重金研发的先进步枪。
【电磁狙击步枪宣传概念图】
糟糕的风评与传言导致了更糟糕的后果,特种部队的士兵们对于电磁狙击步枪的不信任愈发强烈,甚至有逐步扩散到其他所有先进步兵武器上的趋势;激进者们声称:“这些枪的故障率至少是从前自动步枪的四倍,真打起仗来,我们哪来的四条命去赌它会不会掉链子?我们又不是有战车掩护的机械化步兵,我们一旦出手,一丁点反悔的机会都没有。”按他们的说法,若非实际使用手感尚可,他们甚至想将标准的电磁半自动步枪也一同拒之门外。
格工第陆基地的研发团队主管非常理解这些特种部队士兵们谨小慎微的心态,作为恢复这一型号枪械风评的最后尝试,为了不留下遗憾,他决定亲自前往部队进行情况说明并听取意见。在虚心接受了众多批评与抱怨后,主管于部门大会上向广大特战官兵公开致歉,并立下军令状,一定以更加严格的品控措施与实地检测方案,确保新型电磁枪械最终成品在极端条件下的运作可靠性。真诚的态度与合理的举措勉强平息了士兵们的忿意与不满,由此,“铳步狙电-玖柒”的命运得以挽回,在经过数年的改进与高标准的测试后才重新进入部队列装。
而在当时,随着争执落下帷幕,与之有关的新闻与消息在随后一并放出;此事在神州国内也掀起了一阵涟漪,网络上的许多好事者笑称此型号为电动玩具枪,甚至将之与欧战期间法兰西共和国提供给伊甸尼亚远征军的.30口径型绍沙M1885型轻机枪相提并论。
特别行动司令部在时长半月有余的整个过程中对外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沉默,但实际上,早在研发团队主管结束“实地调研”踏上返程的当天,特战司令部便向兵装总府递交了本次事件的相关报告;其中对事件进行了详尽说明,陈述了引发问题的数个原因。除却宣传部门的问题外,报告中还指出,无论是研发部门还是作战部门,都不可被当前军事科研成果四处开花、新装备纷纷立项的表象迷惑;尤其此前曾因历史原因长期受限的陆军研发团队与科工集团,更应对此保持警惕。
“做兵工的,一定要脚踏实地,华而不实是最要不得的。递交给试验场进行原形验收的产品是给这个型号定调的东西,怎么也不该是个半成品。”前来旁听报告的试验场负责人如是说,“集团的司械们每次送检都会带来一大串技术指标,但负责查验的军官其实不太在乎这些理论数据;一件装备,如果士兵们在上手后普遍对其不满,那基本就只有淘汰一条路。”
电磁狙击步枪的样品交付进行测试的日期要稍早于外骨骼进行测试,因此沪苏联工在成品被发往试验场前便得知了电磁狙击步枪遭遇的窘境,以及兵装总府 “在电磁武器可靠性问题彻底解决前继续使用传统狙击步枪”的最终批复;有了前车之鉴,沪苏联工立刻暂停了交付测试流程,开始对当前成果进行补强。技术员们先是提高了公司预定的外骨骼样品可靠性标准,又对其进行了二次调整,甚至不惜降低其它方面的性能也要优先确保可靠性。毕竟,就如那份与总参批复一同公布的报告所言,无论一种装备再怎么先进,得不到士兵认可就意味着得不到订单;如果这套外骨骼也在试验场上被当成“半成品”,那沪苏联工再怎么忙活着往里塞新型科技也都是白费劲。
特战外骨骼的设计要点包括稳定、可靠、匿踪、强适应、长待机与特战辅助,得益于此前各项目组的“八仙过海”,对不必要项目的修剪并未动摇其根基。
该型外骨骼系统的尺寸、质量与外形设计相较于“龙炎”要更加灵活与轻便;传动系统经过特殊设计,低噪电机搭配静音减震构型消除了传统外骨骼行动时必定伴随的噪音。同时,考虑到特种部队需要在缺乏持续补给的情况下长时间执行任务,该型外骨骼配有四组安全超导电池,可满足在低烈度情况下连续工作168个小时的能源消耗;全系统经过高等级防水处理并配置辅助浮力储备,以满足较恶劣水文条件下的泅渡任务需求。
同时,作为神州信息化装备体系中的一员,该型外骨骼头盔内置微处理器,配合外骨骼各处的传感器具备独立或与作战指挥系统侦察卫星并行以提供当地气候条件、近距离心跳与红外探测等功能。其内置程序还能够在特种部队进行匿踪、泅渡、伪装、超远距离射击等战术动作时对其进行自适应补强。包括允许使用者将潜行时产生的噪音分贝压低至本地噪声水准,或以200%的行动效率与25%的水流扰动进行水中运动,或于包括丛林、沙漠、沼泽等复杂地形环境中在保持较低噪音与较高移速的同时完成精准射击,或在超远距离狙击时通过调整受力构型消除人体细微振动与连续射击中后坐力的影响,等等。
得益于这般“精益求精”的态度,外骨骼本身得以在军方的测试中顺利通过,“建议在下一阶段研发中应用先进技术成果”。而恰在此时,沪苏联工化学材料研究院(沪苏化材)在一项意义非凡的项目上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此项目的技术结晶即为“可见光波段伪装系统”。
早在七十年代初期,沪苏联工便和法兰西共和国的罗纳普朗克集团公司(Rhône-Poulenc S.A.)达成了合作协议,该次合作旨在共同开发一种“能真正欺骗肉眼与光学设备”的“隐形”伪装技术。在那之后,著名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也派出了一个研究团队加入其中,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研发一种负折射率的材料,并将之实用化。
有关负折射率材料的理论最早是在三十年代末期由一位苏联物理学家提出,但这个反常识的猜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至二十余年后,德意志联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的一个研究团队注意到了这个尘封已久的有趣想法,并将之付诸于实践;该团队得到的结果是一种能在微波波段彻底隐形的材料,并由此引发了不少部门与学者的关注。
尽管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初步成功与实际军事应用之间仍有相当大的距离,但这一成功仍吸引到了莱茵协约先进装备研究与开发部门的注意;他们对该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为后续项目提供的相应投资也随之跟进。
此项技术后来被称之为“变换光学”(Transformational Optics),并转交罗纳-普朗克公司进行深入研发。对这项技术持观望态度的神州方面起初并没有正面反应,直至上文所述的七十年代才最终拟订与法国方面进行合作开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便是如今已经实用化的负折射率材料,以及对应的变换光学技术体系。其中的相关细节属于保密内容,不过这些军事合作项目展开的背景仍值得一提。
七十年代,出于“限制某非洲东部地区大国对周边影响力”这一实际需求,神州与莱茵协约——尤其是法国政府——在军事与外交上展开了较为密切的合作,而“变换光学”就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合作项目。不过,这些合作项目能因国际形势而兴起,也就会因国际形势而走向破产。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后,因神州的先进工业技术在世界市场上给莱茵协约成员国带来的持续加大的竞争压力,神州与莱茵协约的合作也走向破裂;大部分未能完成的合作军事技术项目遭遇取消,“变换光学”则是其中仅存的硕果之一。
【AMX-60主战坦克(实验性搭载综合伪装系统)】
在技术应用领域,莱茵协约方面尝试将此类技术与全息技术、电子拟态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装甲车辆上,而神州军方对这样的想法并不感兴趣——九十年代初,出于对合作伙伴成果的好奇,神州陆军曾购入了两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的AMX-60主战坦克特殊型号,以及两辆CCTO“幻影”坦克试生产型;这两款坦克虽然作战定位截然不同,但都实验性的搭载了综合伪装系统。
【CCTO(Char de Camouflage Thermo-Optique)“幻影”坦克试生产型】
对于其所搭载的、综合了变换光学、全息投影、电子拟态三大技术的伪装系统,崇尚积极防御而非消极防御的神州陆军对之毫无兴致——因为这种综合伪装系统只有在车辆静止或几乎静止时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且系统本身过于复杂,难以在恶劣环境下保持可靠。
当然,变换光学并不是当时唯一能在装甲车辆上应用的类似伪装技术。在神州东海之滨的邻国升阳就已经小批量装备了一种被命名为“迅雷”的高通过性两栖运输车辆。其所应用的伪装方式是基于柔性显示屏的“探测成像伪装技术”——在载具一侧探测入射影像,然后通过另一侧覆盖车表的柔性显示屏将之显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迅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周边环境,或是粗略模仿其他小型载具的外形。
“探测成像伪装技术”的效果总体上差强人意,不过神州军方仍然不认可其在本国军队中的实用性;他们认为应用此种伪装技术只能“糊弄”一下敌军的旧式侦查卫星与只有简易光学侦察设备的无人机,而在新型高分辨率卫星与使用合成孔径雷达的无人机面前则聊胜于无。何况,立体景象转为平面成像的基本原理致使该类伪装会在观察者视角变化时令其发觉景观有所失真,中近距离不难观察到这种端倪,这更加制约了此种伪装技术的实际使用。
故而,在负折射率材料研发成功之后,神州军方便对之给予了不小的关注与支持;只可惜局限于当时的材料加工工艺,其废品率始终居高不下,因而采购成本也极为高昂,难以大规模普及。但这也已经是喜人的进展了,沪苏联工随即将此材料在许多设备器材上进行应用实验,已经投入初步测试的特种部队外骨骼系统自然也在其中;沪苏化材本次的成功则标志着柔性负折射率材料的定量生产已经成为可能,搭配相应涂料、结构材料设计与视错觉美工,有望在理论上实现项目最初期望的“人员隐形”功能。
实际测试中,应用了变换光学技术的特种部队外骨骼在与特制内衬搭配使用后,具备在静止与低速移动情况下的优秀“隐形”能力,只使用包括肉眼在内各类光学设备的观察者即使在近距离也只能看到一团稀薄且模糊的人体轮廓,轮廓向周围则渐变为实际背景景象,观感上“犹如一团极薄的雾气”。这种伪装在更远一些的距离上效果尤为明显,人类的大脑会自然忽视这些“常见”现象,致使观察者甚至无法察觉几百步外装备了此型外骨骼的士兵——即使这个士兵处于站姿而非卧姿也是如此。
当然,在现代战争中,各类常用先进侦测手段所涵盖的电磁波长早已超越可见光的限制;因此,在隐身设计上,研发团队也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例如尝试将诸如红外伪装技术在内的其它伪装技术一并整合其上。沪苏联工方面的努力成果便是一种适合泅渡并具备红外伪装的外骨骼“内衬”;虽也名曰内衬,但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作为一种紧身外衣,由着装者在进入外骨骼前预先贴身穿着的。
配备以上技术成果的最终成品在不久之后下发给各军种所属的特种部队进行实地测评,并获得了广泛认可。在那之后,接受了小幅度调整与修改的特种部队外骨骼系统正式定型,并因其独特的伪装效果而被命名为“岚影”,取“山峦之间的薄雾阴影”之意。由于外骨骼自带的光学伪装效果能在精锐士兵的使用下能够达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士兵们往往把穿戴这种外骨骼的家伙调侃为真正的刺客,该型外骨骼的使用者们也便有了“岚影刺”这样约定俗成的称呼。
比之产量较大的“龙炎”和“铁卫”,“岚影”的生产标准更为严苛;其所需负折射率材料的生产成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极为高昂,故而其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的两年中数次订单总采购量也不超过两千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战争兵器与技术手段的迭代,人体肌肉力量在战斗中的重要性愈发降低;毕竟,机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差别越来越难以大幅度影响高技术装备的战力发挥。而在机动建设技术的协助下,作战中对纯粹徒步行动的需求越来越低;即使是神州军队中的步兵分队,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乘车作战,对体能有着极高要求的长距离徒步行军和战场内大范围徒步机动不再是作训模拟的重点。故而,在军事科学发展、社会思潮开放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自五十年代起,便有愈来愈多的女性加入神州军队;从后勤保障单位到诸如无人机操作员的二线作战单位,她们的身影愈发活跃于神州的军队之中。
时间来到世纪末,随着外骨骼作战系统的列装,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力量与体能差距在军事方面被彻底拉平了。在外骨骼系统大规模列装后的数次演习和模拟对抗过程中,通过对装备了外骨骼的数千名作战单位进行统计,神州幕僚总府发现:对外骨骼部队来说,技战术水平已经取代体能,在作战水平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占据决定性地位;于是在一九九八年,关于取消对一线作战人员性别限制的通知正式下发。仅当年,即有超过数千名女性士兵与军官加入一线作战单位,其中不乏进入特种部队服役的优秀战士。
在其后不久爆发的战争中,神州特种部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数次关键战役里为主战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援;而在那些倚靠着陆海空天多重支援手段的特种部队门当中,身着先进外骨骼投入作战的“岚影刺”们,则是敌军巡逻队与纵深警戒部队挥之不去的噩梦。
战场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至少揭示了如下要点:
岚起影随——岚影刺们可以依靠外骨骼系统的伪装能力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只有专门的侦测单位才能察觉他们的行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放缓脚步以确保伪装效果最佳化。
无形刺杀——特种部队的士兵往往都是枪械大师,岚影刺也不例外;但在执行渗透任务时,他们更倾向于优先使用长程步枪,取敌性命于“千里”之外。
泅渡突袭——“岚影”外骨骼系统为泅渡进行专门优化,配有低噪声矢量喷水推进器辅助泅渡,使得岚影刺们能无视水域的阻碍。
渗透破坏——在执行渗透任务时,岚影刺们会携带神州国家侦查缉事司研发的特种器材组合包,可对制式或非制式敌军建筑物造成重大影响:譬如切断敌军前线基地的供电、骇入作战指挥系统以窃取敌军战场情报、甚至挖出某些关键建筑内隐藏的致命情报。
红色警戒3日冕设定组:
原稿:宁海
修改、润色:阿尔法、心控